超徵稅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December 16, 2022

超徵稅

另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或在於經濟景氣變好、甚或超乎預期,人民荷包滿滿,自然稅收增加。 但觀台灣於2007到2017年,除受到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幾個年度的大波動外,經濟成長率大都在2%到3%之間徘徊,比起周遭亞洲國家,並無表現的特別突出。 甚且,若加入揮之不去的通貨膨脹之夢魘,如此的經濟成長率早已被吞食,更遑論能解釋每年超徵千億元的稅收了。 至於會有超徵,一個主要原因,即是每年的預算,都是在前一年底由立法院通過,而關於總預算數的決定,除要預估下一年度稅收外,更得考量經濟景氣好壞。

剛剛說到,「超徵稅收=實際稅收>預估稅收」,至於「歲計賸餘」的概念,指的則是國家的「實際收入>實際支出」。 從這個式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只要實際收入越高、實際支出越低,自然就能產生越多的「歲計賸餘」。 黃適卓表示,此次稅收超徵取自於台灣高科技業,高科技業之所以能多賺錢是受惠於全球疫情影響,反觀基層庶民卻因疫情肆虐收入大減,所以將對科技業超徵的稅收發給人民,是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更何況政府還債本就有既定計畫及期程,不需提早完成。

超徵稅: 稅收超徵4500億、債務卻更多! 一表看懂學者為何而吵

依此,政府債務餘額增加20;超徵之稅收20,於年度結束後決算,可以產生歲計賸餘20,使以前年度歲計賸餘餘額,由0增加為20。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通過攸關全民發現金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規範超徵稅收中的新台幣3800億元,用於普發現金、挹注健保基金、擴大公共運輸補貼等10類項目。 中央政府今年超徵4500億稅收,引發外界高呼「還稅於民」,但總統蔡英文在1日的元旦談話中,確定不會普發現金,對此台北市議員徐弘庭公布繳稅最多的前三名,更透露這筆超收的稅金應該如何運用會比較好。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趙天麟、林楚茵與前市議員何博文、李妍慧等湧言會成員也召開記者會指出,經濟成果應與全民共享,建議政府發現金或消費券,或是減免學貸、受影響傳產與服務業再行紓困等。

超徵稅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政府挪出一千八百億元「全民共享」,某種程度是「妥協」,是告訴民眾,不可能四千五百億都拿來發。 他認為,應該會用在「救出口」上,因為經濟不好,是出口不好導致所得降低。 事實上,2015年總稅收超過年度預算數約1878億元,當時曾經寫下歷史上的超徵紀錄,但卻在2021年被打破,2021年總稅收超過年度預算數約4034億元,稅收超徵數創下歷史新高,沒想到如今財政部再度預估,今年超徵稅收將達到4500億元,有望再度刷新紀錄。 退稅就是處理「稅收超徵」非常直觀的做法,政府向人民多收到的錢,之後就會計算超出的量接著就將超過預算的部分,按照繳稅的比例退回,此方法就會是有繳稅的人才會拿到退稅的金額。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3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5兆6,998億元,未滿1年債務未償餘額250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6萬元,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直言,短短4天,政府對超徵稅收用「要用在刀口上」改成普發現金,一波三折到簡直「有點胡鬧」。 財政部預估今年稅收可望超徵4500億,讓要不要「還稅於民」等話題吵不完,尤其是學者,每位看法兩極,原因歸咎於近6年雖然稅收超徵破兆,但舉債其實更多,讓學者痛批,政府為了民意亂了套。

超徵稅: 超徵稅收是否還稅於民? 狄驤:補財務缺口、才有喘息空間

普發現金6000元4月10日開放ATM領現,4月17日開放郵局領現。 報載普發6000元出現重複入帳,財政部今天表示,這是北富銀併日盛銀系統整併初期,部分帳戶、約300多筆特例狀況,北富銀與... 上述稅負虛增情形,尤其以通貨膨脹對於個人所得稅所造成的影響,最受關注;就此,本專欄「硬抝減稅,又把通貨膨脹當政績」一文,已有所探討,這裡不必再占版面。 我國稅法在解決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稅負虛增問題上,雖訂有名目金額與課稅級距,隨物價上漲自動調整的指數化規定,但僅限於少數項目,且自動調整的啟動,有相當的時間落差,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超徵稅

但措施一宣布,不僅引發其他國家銀行的擔憂,義國政府官員也對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表達不滿,這讓梅洛尼再次向媒體重申會捍衛其干預措施。 義大利政府宣布對銀行課徵40%超額利潤稅,引起歐洲金融界議論,也讓政府內部官員意見分歧。 總理梅洛尼則重申會捍衛重稅措施,並表示應對銀行不公平利潤進行干預。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擁有百萬股民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16)日除息,早盤以20.92元開出後,受累台股開盤跌逾百點,開盤約50分鐘呈現貼息狀態。

超徵稅: 稅收超徵還稅於民?財部:用於減少舉債、增加還本

ETtoday新聞雲接到爆料指出,有民眾購買整箱椰子水回家後,發現其中一瓶竟有半顆拳頭大小的異物,詢問該廠商後,廠商竟表示「是黴菌」,該名消費者瞬間感到相當噁心,直呼真的快吐了。 一直到現在,蘇貞昌還講不出究竟三倍券、五倍券是為國家帶來多大的經濟刺激? 當時,陳國樑教授就明白指出,超徵的金額這麼多,背後隱藏的就是國家稅制的不合理。 讓超收的稅成為「看不見的預算」,是財政部和主計總處的「金山銀山」。 說穿了,除了顯示政府財政數字管理失靈之外,我們的稅制根本不合理,甚至讓租稅正義蒙羞! 超徵稅2023 依此,當年度不須舉債;超徵之稅收20,取代原本計畫舉債之融資調度財源20。

  • 不過,某次看完診僅隔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就再次回診,向醫師表示自己全身不對勁,吃完午餐就昏昏沉沉、累到像重感冒,抽了血發現三高數值都偏高,甚至尿液數據呈現極度濃縮的比例,一問才知道,病人一天喝水量竟不到500cc。
  • 現在規劃三大原則,分別為促進經濟發展、照顧弱勢扶老攜幼、並且預留一些作為非洲豬瘟防疫經費。
  • 2009年,奇異遭遇金融海嘯衝擊,業績不佳,當時執行長伊梅特(Jeff Immelt)仍堅持發放股利,「我不能容忍股利縮水在我任內發生。」伊梅特說。
  •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
  • 以最近一次稅收短收為例,因上市櫃公司108年度獲利衰退、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加上受疫情影響,營利事業申請延分期繳納與免辦暫繳,導致10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預算達成率僅74%。
  • 而超徵的稅收來源,主要是來自營業稅、營所稅和證交稅等,不是個人的所得稅。

財政部長蘇建榮說明,當國家的稅收增加,支出沒有相對成長,自然就會產生「歲計賸餘」。 這幾年來,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景氣回溫、稅制調整,還有實際收到的稅大於本來預估的(即稅收超徵)、國營事業的獲利增加,還有政府「省吃儉用」成果。 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元旦發表的新年談話中特別提到,由於過去兩年經濟成長、政府的稅收超乎預期,因此行政院已經在研擬相關的方案,希望讓收入比較低的民眾,可以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

超徵稅: 稅收超徵相關懶人包-稅收超徵懶人包

如今超徵稅被政府用來填補台電及健保的虧損,就算過了今年難關,結構性問題不解決,明年呢? 超徵稅2023 如果一個企業經營者只想應付眼前問題,不思未來,這家公司有前途嗎? 他解釋,一般所說「歲計賸餘」或「財政賸餘」,是指當年度政府歲入多於歲出,也就是說政府收入大於支出;歲入少於歲出,就會產生「赤字」,表示政府入不敷出。 他說,超徵有可能是因為稅制改革,使執行時課到編列預算未考慮到的稅;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國稅局課稅壓力太大,編預算時保守一點,免得達不到目標;也有可能是經濟景氣變好。

  • 如果當年這些特別預算放在每年的經常性支出,現在就不會年年都出現那麼多超徵稅收了。
  • 一,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二,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三,擴大公共運輸補貼,減輕通勤族群交通負擔;四,加強照顧弱勢族群及提供關懷服務;五,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
  • 然而,讓其最擔心的是,假如決策者因為擔心選票流失太多,突然又大轉彎撒幣,再次變成政治凌駕於經濟,那就真的會讓人失望透頂,無論是對決策者,還是多數人民都是。
  • 2020年則因新冠疫情爆發,政府辦理暫緩及分期繳稅,而導致稅收減少。
  • 財政部日前公告今(2022)年前11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累計實徵淨額3兆797億元,年增加3696億元或13.6%,已比全年預算數高出3554億元;財政部預估今年超徵稅收將達到4500億元,再度挑戰歷史最大超徵金額。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直言,「超徵」指稅收高於預算的編列數,但特別預算的舉債未計入一般預算,若放在一起看其實沒有超徵。 總統蔡英文日前(1日)定調要未雨綢繆,因應全球景氣不確定,農曆年前確定不發現金,要將超徵稅額補貼勞健保財務缺口、電價虧損以及補助弱勢等,財政餘裕將預留以備不時之需。 超徵稅2023 但這幾年因疫情與烏俄戰爭的影響,國際原物料急漲、能源價格上揚,明年全球經濟將面臨重大挑戰,民生經濟也會受到衝擊。

超徵稅: 最新民調/侯友宜追平柯文哲 總統大選支持度重返第二

例如發展公共建設、提升小孩營養午品質、鼓勵民眾搭乘大眾工具等,具有社會福利和發展前景的地方,或是拿來幫助弱勢,這是我們這一代的大人應該為下一代留下的資產,不應該今朝有酒今朝醉,留了一大堆債給子孫,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所以說,雖然稅收有超徵,但是就算把超徵的錢用來填補其他預算的缺口,也都還不夠用。 民眾黨立院黨團日前舉行記者會表示,蔡政府推出前瞻建設計畫八千四百億元,但軌道建設卅八項子計畫中,至今完工率僅百分之五點三... 其實這筆錢並不值得期待,說穿了不過是從子孫口袋裡掏錢;領了6000元現金,應該把錢信託,將來連同本息一併還給子孫,以下說明箇中道理。 對此,狄驤認為,不把錢普發的做法是正確的,早前有人曾說過,與其人人有錢拿、推升通膨,不如拿來補財務缺口,這樣未來臺灣才會有更多喘息的空間,不會讓更多債務壓垮子孫。

超徵稅

而依據《公共債務法》第12條第1項,政府預算每年度本就會編出稅收至少5%來還債,則這筆難以解釋的超收稅額,自不在法定預算之內,當然屬公有財物,就應依法還財於民。 而綜合所得稅部分,也因為實際經濟成長比預期的還要高,導致所得稅、房地合一所得稅等,都較預期增加;營業稅方面也因為進口礦產品、化學品、電子零組件等稅額增加而提高。 相對於超徵,當政府實際收到的稅收低於法定預算,則稱為稅收短收。 以最近一次稅收短收為例,因上市櫃公司108年度獲利衰退、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加上受疫情影響,營利事業申請延分期繳納與免辦暫繳,導致10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預算達成率僅74%。 財政部去年1月起鎖定5戶以上囤房大戶進行租金所得調查,截至今年6月底,專案已完成64%,查核4877件中有2530件需補稅,合計金額約新台幣1.1億元。

超徵稅: 為什麼會有「經濟紅利」?和「稅收超徵」有什麼關係?

接著2009年碰上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單年度就一口氣減徵2538億,之後更有歐債危機等,幾年間國際仍受到海嘯餘波影響,經濟情勢降到谷底。 政府的財政收支的編列是以「量出為入」為原則,先訂出要花多少錢、再決定要收多少的稅。 超徵稅2023 政府機關預算編列「低估」或是單純「稅收太多」,都會直接反映在年度稅收的數字上。 蘇貞昌也強調,相關的法源,以及發放的軟體設計等,各部會都正在盤整中,預算的編列都必須要有很綿密的作業,一旦定案後,就會立刻經行政院會通過,再送請立法院審議同意,「我們希望開春以後就能給全民一個新春的祝福」。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台灣地區人民如有在中國大陸地區任職或進行投資等活動,而取有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財政部11日公布2021年12月暨全年稅收統計,因我國2021年總稅收達到2兆8,450億元,超過年度預算數(2兆4,416億元)約4,034億元,稅收超徵數創歷史新高。

若撇開稅金收入,政府其他收入還有罰金、規費、財產收入、國營單位收入等等,但占比都不高。 學者表示,稅收會超徵主要包括行政官員估稅時太過保守,以及稅制老舊所導致,且超徵稅收並不是只發生在今年。 蔡英文說,方案所需要的法源根據和預算編列,必須經過立法院的同意。 行政團隊將進行盤點規劃,適時提出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讓這項計畫可以更周全執行。

超徵稅: 稅收有望發現金!為何會有稅收超徵?呂秋遠揭內幕:是政府和人民努力來的

儘管2023年的財政仍是赤字預算,但維持各項惠民措施及稅務減免,也是2008年推出《現金分享計劃》後,連續第16年發錢。 例如,所得稅預計可以收到9000億,但是因為大家所得增加,所以稅收跟著增加,結果收了9500億,這是超收。 或者是景氣很差,大家收入下降,所以只收到了8500億,這時候就叫做短收。 國家經濟要能持續穩定運作,政府在向人們徵收稅金及花費上市需要量入為出的,政府每年都需要預估今年大致的稅額收入,知道大概能有多少收入後,才能知道花多少錢才是合理的,接著就會在各項國家建設、發展上的花費進行規劃。 近年來政府以各種名目大灑錢:前瞻預算8800億元、防疫預算8400億元,還有國防特別預算等。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歲入歲出將短差3754億元,是2021年的2.6倍。

政府連年超徵的直接影響,就是出現嚴重的財政拖累(financial drag)問題,因為通常政府支出是總體經濟中一項重要的有效需求,而當政府收入遠大於政府支出時,就表示全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就會拖累經濟成長的速度。 超徵稅 支出的部分包括軍公教薪水、國防、經建與社福支出等等;為了支應這些支出,必須同時編列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稅收、費用收入與國營事業盈餘上繳等等。 如果預期收入不足,可以發行公債來支應;如果有盈餘,則可以保留到下一年度使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