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升息紀錄15大優勢2023!內含台灣央行升息紀錄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April 10, 2019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2002年的2次降息,各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主要為台灣內部景氣雖然回溫,但內需市場不振,消費、投資需求仍緩。 上週台美大盤都呈現下跌的樣態,也正是上週策略所提醒的,通膨公布以前需要保守謹慎。 然而通膨不是只有美國正在面對,更是全球各國的經濟難題,台灣也面臨到輸入性通膨的難題。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針對固定利率調幅較大、高於機動利率,行庫主管表示,這是升息循環啟動之際的訂價策略,把客戶引導至固定利率方案,如此一來,後續央行若再次調高利率,銀行資金成本較低且固定。 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至今,央行每次宣布升息之後,次月台股漲跌表現,結果漲跌剛好各占一半,並沒有明顯趨勢,但時間拉長至3個月或6個月時,則可以看出下跌機會明顯高於上漲,特別是2010年12月之後的每一次升息,時間拉長都是下跌局面。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貼現率:指票據持有人因需要用錢,將還沒到期的票據轉讓給銀行時,銀行跟票據持有人所收取的利息,這個利率由銀行決定。 對銀行來說跟央行借錢成本較高,能不用則不用, 因此它也屬於一種懲罰性的利息,讓銀行控管好自己的現金,避免付出高利息成本。 聯準會全體委員一致同意,將基準利率上升至 5.25%~5.50%,這是 Fed 自去年 3 月以來第 11 次升息,讓利率區間來到 2022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央行跌破市場眼鏡!」升息半碼對房市會有影響嗎?房貸族增加多少利息?

美聯儲當天暗示,今年剩下的6次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將上調利率。 在當天公開的展示委員們今後利率展望的走勢表中,委員們預測今年底的利率水平平均為1.9%。 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會議都上調0.25個百分點,那麽在剩下的6次會議上每次都將上調利率。 鄧維慎分析,台灣去年第四季經濟衰退,出口是拖垮整體表現的主因,根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顯示,雖然2月新增訂單明顯回升,但活動數據並未出現太大改善,2月外銷訂單年減18%,前兩個月出口衰退19%,比起去年第4季的9%減幅還慘。 惟2022年美國大抵上朝升息方向前進,而且台灣通膨尚不如美國嚴重,升息速度預料慢於美國,令美元仍然有一定的支撐,在供需皆有強力需求下,彰銀表示,預料新台幣呈現「區間低位整理」。 選擇定存是升息正面影響之一,利率提升,更多民眾願意將錢放入銀行,賺取升息後利率。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不過也有理事認為,目前國內通膨雖屬溫和,惟須關注未來通膨發展,並對通膨預期及其調查方法進行更多研究。 建議提供央行啟動升息的條件,有助增進外界對央行管控通膨的信任。 王健全指出,從央行統計來看,新台幣今年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達1成,但其實韓國跟日本貨幣貶更多,韓元達13.9%、日圓貶近2成;從相關數據來看,匯率貶值雖然對輸入性通膨影響不大。 不過,美國今年以來升息腳步又快又急,今年累計已升息4次、累計幅度達9碼,國際美元氣勢高漲下,亞洲貨幣貶勢煞不住,不僅日圓兌美元匯率貶破140元關卡觸及24年新低,新台幣在8月19日貶破30元後,不到1個月再度貶破30.9元來到3年新低。 王健全直言,央行這次面臨的挑戰是要在國際資金流動以及國內經濟間權衡考量,預料9月還會升息,若考慮資金外流面、可能升幅加大,若考量國內經濟情勢,預估還是半碼左右。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楊金龍:央行升息看2大因素 明年上半年房市有望軟著陸

中央銀行22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延續「鴿派緊縮」立場,升息幅度為半碼(0.125個百分點)。 國銀今天陸續公告調整後的存款利率,大多數公股銀行的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足額反映央行這次調息幅度,但部分行庫在固定利率方面,採取超額反映。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隨著防疫措施及邊境管制放寬,可望推升民間消費,但全球經貿動能大幅放緩,將抑制台灣出口成長,加上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保守,民間投資動能將趨緩,因此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降為2.53%。 如果只考慮隨著利率調升而增加的房貸利息,央行升息確實可以一定程度地使房市冷卻,但是事實上,在實務上還必須考慮到房貸負擔率、剛性需求等影響,再加上許多投資人將房屋視作抗通膨的投資商品,因此其實在台灣,央行升息並不會使房市有明顯的降溫。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在去年12月說,若能確認通膨降至2%以下,就有條件暫停升息,但也提及密切關注全球多重下行風險對台灣的不利影響。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貨幣政策收緊的階段,無論是在估值面抑或是資金面,對於台股的影響都是比較負面的,關於估值的知識,可以參考下面的延伸閱讀! 而資金面的部份,當資金收緊時,調升的銀行利率或多或少會降低投資人在股市的資金比例,而成長型公司所依靠的資本投入,也會受到利息調升的影響,而放緩了投資的腳步,因此歷史紀錄中,台灣央行升息的初期,台股的表現大多不佳。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持續緊縮,美國聯準會更展現暴力升息,相較之下,台灣央行作風偏保守。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點出台灣採溫和緊縮政策的4大原因,包括「他的緊縮就是我們的緊縮」,實際上對台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也帶來緊縮效應。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維持GDP穩定成長

在第二季財報公佈後,企業提供的第三季業績指引讓人放心,這打破了在此階段盈利預期往往下調的常態。 總體來說,我們預計2024年每股盈利將增長9%,高於今年的0%。 台灣央行理監事聯席會議也一致同意跟進美國央行腳步升息,雖然幅度僅調升半碼,但重貼現率來到1.625%,這已經是我國第三次升息,今年累計已升了兩碼、0.5個百分點。

立委賴士葆認為,美國今年以來已升息12碼,11月不排除再升3碼,最終聯邦基準利率要升到4%,台灣今年來3度升息僅調升2碼,官方政策利率、即重貼現率目前僅為0.165%,造就龐大利差,市場資金恐移回美國,民眾也會換匯成美元部位,質疑央行溫和升息是否有選舉考量。 中央銀行日前宣布升息,雖然幅度只有半碼,卻還是讓市場頗感意外。 瑞銀投資銀行最新報告以「意想不到的升息」形容本次決策,並且認為重貼現率1.875%可能是當前升息週期的終點,預計央行將於9月、12月的決策會議上分別降息半碼,使重貼現率來到1.625%。 國內央行將於明天舉行理監會會議,符銘財表示,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明年必須考慮到經濟成長,預期央行明天預計會升息半碼,但明年將維持不變。 台灣通膨壓力已逐步消除,估計台灣CPI明年會回到2%以下,但台灣明年經濟成長將不如今年,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只有2.2%,尤其出口會不好。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央行今年再升息半碼或一碼? 為何法人說「台股至少盤整至2023上半年」? 原來Fed動向與台灣關係可大了

核心通膨率年增率依然偏高,從絕對指標來看,勞動力市場也依然偏緊,3.5%的失業率接近50年來低點。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2023 高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比我們預想的要小,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影響。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雖然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較各自的近期高點分別下跌4%和6%,但主要股指的估值依然偏高,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出現多種結果。 我們認為,尋求重新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應專注於今年表現落後於大盤的公司、類股和地區,而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聚焦在優質債券上。

不只升息幅度緩慢,台灣央行降息的步調也是慢慢來,2015 年到 2016 年一共降息 4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次,4 次也都只各降息半碼而已。 央行升息時,升息的單位通常是以「幾碼」作為單位,一碼等於 0.25% ,就是 25 bps(basic points,基本點),半碼則是 0.125%,也就是 12.5 bps。 一般而言,美國聯準會的最小升降單位便是一碼,但是台灣最小的升降單位為半碼。 知名作家兼主持人吳淡如在臉書上列出7點,討論國際通膨衝擊和升息,連帶影響到房貸族,以及升息對房貸運作影響,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保障的購屋權益。 理論上央行可以透過重貼現率,影響利率上限高低,但在近十多年是低利率年代,當利率處於低檔,利率最高上限的高或低意義不大,因此重貼現率的作用相對有限。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升息 影響

楊金龍則強調,升息是為了抑制通膨,而非顧慮股市,絕無選舉考量,且除了升息半碼,同時也提高存款準備率1碼,認為利差對於資本移動的影響不大。 並指出,美國持續升,推動美元走強,其他貨幣自然會貶值,美國何時停止升息非常重要,從央行掌握的資訊來看,Fed可能將在2024年開始降息。 明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會開始降息,明年第三季降息有可能是半碼到一碼,預估明年底利率會來到4.25%到4.5%。 華銀主管指出,隨著通膨壓力浮現,且主要國家央行大多進入收緊貨幣政策階段,為維持經濟及金融穩健發展,預估台灣央行將於2022年第三季的9月會議啟動升息循環,9月、12月每次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將重貼現率由1.125%調升至1.375%疫情爆發前水準。 對於本季未進一步調升存準率,楊金龍昨天定調,貨幣政策基調已從先前的「緊縮」,轉變成「溫和緊縮」,央行認為,銀行已開始緊縮企業資金,同時經濟成長與通膨力道雙雙減緩,且今年與明年兩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都無法保「3」。 此外,針對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最新的「鷹中透鴿」的態度,多家大型法人機構認為,鮑爾目前說什麼已不是重點,後續三次利率會議前的就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等重要經濟數據的變化,才是未來繼續升息、或可能降息的關鍵。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中央銀行將在22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聯席會議做出利率決策,學者分析,儘管美國聯準會持續放鷹,「台灣還是會走自己的路」,央行將在國際資金面與國內經濟面做出權衡,預期9月還是緩步升息半碼。 某些投資可能因所處的證券市場流動性差而不能隨時變現,所以對投資進行估價和識別所處的風險可能很難進行量化。 UBS依賴資訊壁壘來控制資訊在UBS各個地區、部門、集團或關聯公司間的流動。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央行升息半碼 楊金龍:通膨續降年底利率可能按兵不動

不過經濟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央行還是會密切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等對國內物價、經濟與金融情勢等影響,適時調整央行貨幣政策。 第四,目前貨幣市場利率升幅已經遠高於政策利率升幅,若再調升存準率,可能會讓銀行放款更為謹慎,影響經濟活動;第五,近期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都開始放緩貨幣政策緊縮力道。 台灣央行從去年第1季啟動升息以來,重貼現率累計共調升2.5碼(62.5個基點)。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625%、2%及3.875%調整為1.75%、2.125%及4%,自今年12月16日起實施。 因此,今年累計實施的緊縮貨幣政策,對房價也有抑制作用,應該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 距離今年底還有3個月,央行還會再觀察,看年底還要做什麼行動。 但利率不是對付通膨的最佳選擇,只是預測心理的抑制,若物價跌幅大,才會考慮放寬貨幣政策或停止升息。 至於第一銀行的調整情況,一般定儲存款各天期的機動、固定利率,僅1年期定儲固定利率調升0.145個百分點至1.38%,其他都是足額反映央行升息半碼;同時,具指標意義的1年期定儲機動利率也是升到1.34%。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央行理監事會明登場 市場關注這四大焦點

我們一般聽到新聞上說台灣央行升息、降息,講的也是調整重貼現率。 台灣央行是透過調整重貼現率來對外放出升息訊息表明態度,並透過調升公股銀行的各種利率來進而影響整體市場各種利率及資產定價。 前財長劉憶如認為,目前全球央行升息是亡羊補牢的作為,其政策方向雖然正確,卻正面臨「升息力道難以拿捏」的挑戰。 一方面,升息太慢或太少不足以遏止通膨;但另一方面,升息太快或太強卻可能對民間消費與投資打擊太大,因而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 而 FOMC 會議後發表的政策聲明(Policy Statement)更是全球投資人關注的重點,政策聲明內容包括 FOMC 貨幣政策的調整,以及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評論。 「我的觀察,Fed升息3碼、大於等於3碼,我們也不得不跟,不然利差拉得越大,新台幣貶值壓力也越大。你看,股市外資賣成這樣,今年可能會破兆,這必須要考量一下。」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說。

美國銀行Northern Trust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尼克松(Katie Nixon)進一步表示,一般人會直覺認為,升息會對成長型股票不利。 但回顧金融風暴之後的情況,當時聯準會升息多次,股市仍表現不錯,而且成長股表現優於價值股。 「會是個考驗」,台經院所長吳孟道直言,面對美國聯準會接連升息,而且立場相對鷹派,將帶給台灣央行兩大沉重壓力,一是升息決策,二是當升息步調明確後,除了對房地產造成影響,台灣要脫離長達十餘年的低利環境,很可能對產業、民眾消費行為、企業投資帶來衝擊。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巷仔內/美通膨降溫 央行12月升息警報有望解除?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6日宣布調高利率一碼,為二○一八年來首度升息,官員預測今年還會升息六次;中央銀行昨天也召開今年首場理監事會,決議強升一碼(○點二五個百分點),不只是國內暌違十年後升息,更罕見出現台美同一天等幅升息,升息主要關鍵就是為了抑制通膨。 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將於台北時間23日凌晨出爐,對於台美央行是否可能同一天宣布升息,金融業首席經濟學家也出現不同看法。 央行9月利率決策的考驗並不比前幾次理監事會議來得小,王健全表示,政策要解決一個目標相對容易,過去經濟不好可能就是連續降息,做法相對單純,但現在外在變化大,央行決策也要考量通膨、各國央行步調還有經濟成長,「確實比較頭大」。 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強調,台灣升息須具備三條件,一是國內物價情勢,二是主要國家升息動向,三是國內經濟產業復甦狀況。 楊金龍在今年3月理監事會後記者會開門見山地說「三要件已經符合」,且有必要抑制民眾通膨預期心理,宣布升息1碼。

一銀指出,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惟FOMC宣布自2022年起加速縮減購債規模,逐步減少寬鬆貨幣政策,並自2022年重啟升息循環,而台灣利率亦將因應整體經濟成長,預計2022年升息1碼。 第一銀行分析,由於全球通膨升溫現象或較預期更久,加以台灣製造業以及服務業復甦步調不一致,以及新台幣兌美元續居27字頭相對高檔,使得央行對於升息勢必更加謹慎。 由於物價漲幅過高、避免有心人投入資金惡意炒作,導致市場泡沫化。 透過升息,使投資人融資、貸款的成本提高,壓抑投資意願,反而將資金放入銀行定存,市場流動資金也會跟著減少,就能刺激通貨轉向緊縮。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聯準會「鷹」氣逼人 美國經濟能軟著陸?央行關鍵報告曝光

新興市場債券的信用利差收窄之後,我們將其從“看好”下調至“中性”。 2000年底到2001年底,台灣一共降息11次,起因於2000年美國遭遇網際網路泡沫,宣稱最賺錢的網路新創一夕倒閉,加上2001年911事件,更重創消費者和投資人信心。 當時台灣進出口貿易均縮減,加上民間投資保守,失業率攀升,導致民間消費不如預期,央行罕見地在2001年1年內就降息10次。

  • 其三,升息衝擊層面廣,與房地產相關除房貸外,包括建商土建融、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收益率、甚至於租金都將漲聲響起,這意味著民間消費將更為收緊,接下來日子不會太好過,民眾買房意願也更為保守。
  • 符銘財認為,台灣升息的時間點比別的國家晚,幅度也比別的國家少,台灣未來兩年不至於出現經濟衰退的風險,預期還不到降息。
  • 鄧維慎表示,通膨的粘性可能會助長通膨預期,從而導致未來通膨的不確定性增加,央行因此判斷需要繼續升息;瑞銀也將台灣今年CPI增幅估值從1.7%上修至1.9%,但仍低於央行的最新預測。
  • 對於央行兩次會議未處理房市,他也表示,二○二○年起央行推出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但每次均謹小慎微,力道不足,政策可能無法有效;若由房價、房貸集中度、家庭負債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率等指標觀察,部分指標已屢創新高。
  • 有些投資可能會突然大幅跌價,收回的資金可能低於投資 額,或者甚至需要賠付更多。

《彭博》則指出,回顧歷史,利率和股價變動方向完全相反,通常也只是迷思、不是事實。 美國券商LPL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過去8個升息循環中,第一次升息的一年內,標普500指數總是走高。 所謂的軟著陸,指的是聯準會希望收緊貨幣政策、穩定物價,同時卻又不會拖累復甦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導致經濟陷入衰退。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經濟周報:Fed升息2碼成定局 美國放鴿,台灣還要升息嗎?

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整體通膨較上年同期升3.2%,核心通膨較前月上升0.2%。 整體工資壓力也有所減輕,工資通膨最廣泛的指標——就業成本指數下降至兩年來的最低,這還是在工會力量較強的少數行業工資增長的情況下實現的。 由於目前股市估值接近我們去年11月設定的上行情景,在本期月報的以下部份,我將分享我們對未來一年潛在情景的最新思考。 設定情景有助於我們繼續錨定數據,避免對可能發生的好事或壞事無所適從,幫助構建更穩健的投資組合。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現階段股票的風險回報前景更為平衡,我們在本月將股票從“不看好”上調至“中性”。 債券仍是我們看好的資產類別,但相對於股票的偏好程度有所減少。

根據央行預測,第二季通膨率可望降至2.01%,而且整體趨勢正在放緩。 瑞銀指出,考慮到未來經濟成長面臨重大挑戰,預計央行將在6月15日的決策會議上暫停升息。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修去年CPI成長率至1.96%,今年預測值為1.93%,均逼近2%關卡,央行去年底預測第二季回落,時間點可能也將延後至第三季。 俄烏開戰造成油價大漲,通膨壓力跟著加重,因此市場多認為,Fed仍將升息1碼。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美聯準會 今年估再升六次

當利率下降(降息)時,S&P500指數的平均報酬率為10.81%,而當利率上升(升息)時則為12.22%。 另外從快要20%的標準差中看出這兩種情況下,報酬率都有很大的差異。 疫情擾亂,塞港、缺櫃造成供應鏈瓶頸,推升全球物價上漲壓力,連帶波及小型開放經濟體台灣,核心CPI飆上13年新高。 因應通膨,Fed將於3月升息,學者評估,央行有3大考量因素,不會貿然跟進,最快也要等到6月才有升息可能。 楊金龍表示,今年以來,央行三度調升政策利率,共計0.5個百分點,並二度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共計0.5個百分點。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9)日發布2023年1月通膨率,牽動3月央行升息政策。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月最新 FOMC 會議重點整理

升息(調升基準利率)是各國央行控制貨幣政策的手段之一,央行藉由調升提供給各家商業銀行資金的利率,使得商業銀行進行借貸服務時,也會提高放款利率。 對民眾來說最有感部分,是買房所負擔的房貸利息金額增加,以及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 台灣央行繼美國聯準會(Fed)9 月 22 日第三度升息 1 碼後,9 月 23 日宣布再度升息半碼(0.125%),搭配新台幣存款準備率調升 1 碼(0.25%),共計今年升息 2 碼,以抑制快速上漲的物價問題。 升息對不同資產與負債的族群影響之大,若還不清楚會對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可參考本篇整理的升息完整資訊,看懂升息前後脈絡。

如果你想準確預測結果,不僅需要預測利率的未來方向與其對GDP和通貨膨脹的影響,還需要準確預測與其他投資者已經預期的比較。 國際的指數化投資人並不會只投資美國股票市場而是傾向於多元化的配置,雖然作者數據只提供了22個已開發國家市場(1980s中期),但在全球股票市場來說也佔了大部分的比重。 數據顯示無論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升息或降息),全球股票市場的平均報酬率仍是正數,並不會因此導致股票市場的下跌,儘管標準差跟美國股票市場一樣變化很大。 或許有些投資人會說利率變化的影響並不會馬上反映到股市去,可能會反映到下一個年度,有這種想法很棒,因為如果數據顯示如此的話,投資者將有足夠的時間緩衝面對未來股債配置的作法,但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央行升息紀錄: 出口連續衰退下仍升息? 央行:國內通膨非短期現象

3月以來,各國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紛紛降息。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到立院備詢時也強調,降息的考慮面向絕不只是對實體經濟的刺激,還包括金融穩定,貨幣對內、對外幣值穩定,以及利率調整對銀行業的衝擊。 展望未來,美國聯準會一直到明年預估仍有數次升息,亞洲各國央行也有繼續升息之展望。 只是在全球經濟情勢不確定性高之下,台灣央行會繼續在顧及經濟成長、台美利差擴大等問題之間擺盪,勢必面臨艱難決擇。



Related Posts